目前保障性住房的房源籌集方式偏於單一,主要由政府主導自建各形態保障性住房,財政支出壓力大,加重了政府債務負擔。據財政部科研所的計算,目前中國在保障性住房方麵的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、占總財政支出流量計的比重,均高於發達國家,也高於發展中國家。同時,保障房供給中還包括“限價商品房”、“經濟適用房”等概念模糊、極易產生扭曲和設租尋租行為的品種,會增加公共資源誤配置的發生率。
此外,目前,中國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采取中央定規模、然後層層向下分解的模式,這種模式沒有充分考慮地區間經濟發展差距,以及對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差異。其結果是,最需要保障性住房的一些城市建設規模和可供房源不足,而不太需要保障性住房的城市有過量配置。而且,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標準由國家統一規定,沒有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人們的居住習慣和居住要求,搞“一刀切”,也導致有些地方,特別是縣級城市,保障性住房適91免费高清视频應性不足和閑置。
在廣受關注的保障性住房分配問題上,賈康認為,目前中國對於保障性住房保障對象的確定,多采用收入標準和住房麵積標準。但目前中國尚未形成完整的國民收入統計和住房統計係統,往往不能為確定保障對象提供數據支撐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,出現了各類鬧劇和亂象:申請對象謊報瞞報收入和住房麵積以騙取保障資格,相關管理部門和形形色色的中間人設租尋租,開著寶馬車住經濟適用房,保障性住房成了特權電磁流量計部門家屬小區。
“居住隔離”現象:一是部分保障性住房位置偏僻,周邊就業機會少,居住者遠離工作地和服務區且交通不便;二是部分保障性住房小區功能配套不完備,缺少教育、醫療、體育、商業、文化活動等配套設施,生活不方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