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5月初,南京長江大橋就開始做全麵的維修。而據當時流量計披露的細節,大橋上的施工方稱,該次維修有別於以往“壞哪兒補哪兒”的維修方式,是將整個路麵作為一個整體來維修,因此這次維修較為徹底。但一場大雨過後,“徹底”維修過的大橋還是“露了餡”。
長江大橋自2002年進行了建成30年來首次大修工程後,幾乎每年都進行91免费高清视频維修工作。然而,近年來的連年維修,但仍然無法阻止橋麵的破損坑洞出現。主管方的說法之一就是,大橋設計流量為每天1萬輛,但現在每天接近10萬輛,大橋不堪重負,造成破損也無法改變。
一位橋梁維護專業人士告訴記者,大橋的維修不全麵,仍然處在修修補補階段,修補後,被大量車輛碾壓後,會出現裂隙、空洞,如果再遇到大的雨水浸泡和衝洗,原本修好的坑洞極有可能被再現原形。
那事實究竟如何呢?記者聯係了大橋管理方南京橋工段的電磁流量計劉科長,她告訴記者,南京長江大橋用了40多年,從來沒有機會和條件進行徹底的維修保養,隨著近年來通車量大大增加,雖然都在維修,但仍然連年破損,確有其客觀條件。
劉科長稱,其一,每次隻修表麵,底下墊層沒有條件維修。“就鋪了一個麵,抹一層瀝青,而現在大橋有的地方是基礎壞了,這下麵的墊層修不了,就隻能是修補式的維修了。”劉科長說。其二,維修後缺乏“養生”的足夠時間。“維修後,剛鋪好的V錐流量計瀝青,還有一個‘養生’的時間,但大橋往往是剛剛鋪好瀝青就得通車,沒有這個時間來讓其保養,不能獲得足夠的牢固度再投入使用,因此容易二次破損。”劉科長說,目前這種維修並沒有有效的材料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。
“隻有對大橋的墊層進行徹底的維修,才有可能避免這種連年維修連年破損的局麵,但前提必須是給予足夠的時間。”劉科長稱。 |